蘋果日報【劉懿慧╱台北報導】
隨著生活與飲食型態的轉變,女性子宮方面的病變發生率也愈來愈高,但子宮相關手術並不是小手術,且通常都需自費藥品或耗材,造成不小負擔。專家建議,應要善用實支實付醫療險,以轉嫁荷包縮水的風險。
以子宮肌瘤為例,好發於30至50歲生育年齡的婦女,台灣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不少,有的女性甚至要面臨全子宮切除。
根據衛福部統計,2017年施行子宮完全切除的人數達1萬5721人,佔全台灣女性投保人數的0.13%,其中又以41歲至50歲的女性為最多,約有8023人。
自費藥材可減輕不適
當子宮相關病變成為女性未來隱憂與好發疾病,重視身體健康的女性,除了要調整生活與飲食模式,最好也要提前準備這筆手術費用,以備不時之需。
全球人壽亞大營業處蔡奕漩表示,女性進行子宮移除的機率不比癌症低,且子宮移除不是小手術,而是要全身麻醉的大型手術,為降低手術對身體的影響程度,不少女性會選擇自費藥品或耗材,來減輕身體的不適感。
她舉例,像是防沾黏的醫材,一次就要1萬5000元;幫助組合、縫合的組織修復凝合劑,一劑則要3千多元,這些都是健保不給付、民眾須完全自費的藥品或耗材,雖然可以加速恢復、減緩不適感,但相對來說,荷包就會大縮水,經濟負擔變重。
蔡奕漩建議女性朋友們,想要有好的醫療品質,不需要花大筆錢就能做到,就該善用保險轉嫁這些自費費用。像是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的雜費支出,即是針對全民健保不給付的自費藥品或耗材,提供保險給付,只要在雜費的理賠限額內,且符合條款內容,民眾自費多少錢,保險公司就會照金額給付。
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大多是1年1期的定期險附約,民眾必須先保1張主約才能投保,且保障只到特定年齡,例如最高續保到80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