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NEWS
身故後才發現罹癌 癌症險怎麼賠? - 2020/4/13

文/編輯部 | 《現代保險》雜誌 | 2020.04.13

阿哲近半年時常感到下腹部疼痛,以為只是單純腸胃不適,近來症狀卻愈來愈頻繁,到醫院詳細檢查,確診罹患腸胃道間質瘤,醫師告知腫瘤生長在胃部,而且直徑已大於10公分。

許多人曾有胃痛經驗,然而長期胃痛、且治療後始終沒好轉,當心可能罹腸胃道間質瘤。

腸胃道間質瘤的名號並不像胃癌那麼響亮,主要是因為這類腫瘤早期被歸類為肉瘤或平滑肌瘤,直到近20年才被證實是一種新型態癌症。

過去腸胃道間質瘤患者一年內的死亡率相當高,標靶藥出現後已大幅改善。健保署通過高復發風險的腸胃道間質瘤患者,如確診時已轉移或已復發過,則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可延長至3年,降低復發風險。

腸胃道是由黏膜、肌肉與漿膜組成,民眾常聽到的胃癌、腸癌等,通常發生在最上層會接觸到食物或食糜的黏膜組織,也就是上皮細胞發生病變。而腸胃道間質瘤是位於第二層的平滑肌組織,也就是生長在肌肉層,因此較不容易被發現。

腸胃道間質瘤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0~20,一年約新增100名個案,屬消化系統的罕見癌症。有50%的機率生長在胃部、小腸35%、大腸7%,另有8%的機率發生在食道,男女發生的比例約1.2比1。

因為好發於胃部,常被患者誤以為是胃癌,症狀也與胃癌相似,但分期方式與胃癌有很大差異。

由於原位癌(carcinoma in situ)是指上皮細胞癌最早期癌症,因此腸胃道間質瘤不會有原位癌。至於腫瘤分期與腫瘤大小、發生位置及分化惡性程度有直接關係。小於2公分的腸胃道間質瘤,細胞分裂較慢,手術切除後復發率低,惡性度也低;腫瘤愈大,復發與轉移機率愈高,惡性度也愈高。

此外,同樣是第二期腸胃道間質瘤,生長在胃部或小腸的大小及惡性度並不相同。巫宏博指出,小腸的預後比胃差,腫瘤大於五公分就屬第二期,胃部則是大於10公分且低惡性或小於5公分但高惡性,就屬第2期。

早期的腸胃道間質瘤不像一般胃腸道癌症可能會有糞便潛血反應,或是特殊的癌症指標可以檢測,甚至如果腫瘤不夠突出,一般內視鏡也不容易檢出,最精準的檢查方法是照胃鏡及腹部電腦斷層檢查。

醫師表示,如果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發現,5年存活率高達91%,但若已出現遠端轉移,生命可能只剩3~6個月。

由於腸胃道間質瘤發生率不高,而且發現時可能已達3、4期,出現遠端轉移,甚至可能身故後才確診,防癌險如何理賠?

人壽理賠主管表示,根據保單條款規定,被保險人身故後,經醫師診斷確定罹患癌症且符合條款約定給付範圍,保險公司會追溯自最後一次住院日,推定為被保險人罹患癌症之日給付各項保險理賠。但有些公司條款有約定,被保險人身故後,經解剖檢驗證明患有癌症者,追溯自最後一次住院之日起,至被保險人身故之日止,但以不超過45天為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