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NEWS
一天740人傷亡 1400萬機車族保險這樣買 - 2023/1/19

文/編輯部 | 《現代保險》雜誌 | 2022.07.11 (新聞)

台灣掛牌機車高達一千四百萬輛,機車密度相當高,自然容易導致交通事故。據統計,每十起交通傷亡事故,就有六起是機車交通事故,每年機車傷亡人數高達二十七萬人,平均每天就有七百四十人因使用機車傷亡。

「我曾經騎機車自摔過,遇到修路,但標示不清,手腳關節都受傷,縫了好幾針,躺在床上休養一個月。」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客戶服務部協理楊俊彥表示,依過去處理的經驗來看,機車族最常發生的事故,包括未保持安全距離、未遵守交通號誌等。

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,機車肇事原因以「未依規定讓車」最常見,其次為「轉彎不當」、「未保持安全距離、間隔」。「騎車分心滑手機,也愈來愈常見了,」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處經理何紹輔觀察,隨著美食平台興起,騎機車的外送員愈來愈多,「為了搶單、趕時間,又要一邊用手機看導航路線,車禍發生的機率更高。」

強制險提供傷害醫療給付最高二十萬元,失能給付最高兩百萬元、死亡兩百萬元,合計最高二百二十萬元。但實際判決或和解肇事人的賠償金額「行情」則遠高於此。「行情大概落在三百五十萬~五百萬元之間。」楊俊彥說。

機車上路,必須投保強制險,但強制險只提供第三人體傷、失能或死亡的保障,不保障「騎士本人」、「機車車身」以及「第三人的財物損失」。

強制險提供傷害醫療給付最高二十萬元,失能給付最高兩百萬元、死亡兩百萬元,合計最高二百二十萬元。但實際判決或和解肇事人的賠償金額「行情」則遠高於此。「行情大概落在三百五十萬~五百萬元之間。」楊俊彥說。

機車方便且價格比汽車便宜很多。但萬一發生車禍,造成對方受傷失能或財物損失,必須負賠償責任的時候,賠償金額可不會因為「機車族賠償能力有限」而減少。換句話說,就算機車族的賠償能力,相較之下可能不如汽車族,但賠償責任並不會因為賠償能力較低而「打折」。

楊俊彥指出,機車車禍風險可分為三大類,包括體傷失能、死亡,以及財務損失,「體傷失能包括醫療費用、看護費、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、喪失或減少勞動力的損失、精神慰撫金等。」而這些潛在風險,都是機車族必須留意的部分,如果沒有足夠的風險承擔能力、無法負擔龐大的賠償請求,就必須透過保險來轉嫁風險。

而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,對機車族的保障也不相同。簡單來說,產險公司保障的是「財產」和「責任」,壽險公司則是提供「體傷或死亡的人身保障」。因此,如果機車族擔心的是機車本身的損失,就是屬於產險公司的承保範圍。

 

除了強制險及其附加險(如駕駛人傷害險),產險公司也提供第三人責任險、超額責任險,以及乘客責任險,來轉嫁機車族上路可能造成的責任風險。

另外,在機車本身的保險方面,則以車體險和竊盜險為主,「竊盜險通常是買新車的時候,車商會協助投保,大部分投保的機車都是第一、兩年的新車,」不過,楊俊彥表示,由於機車失竊率比汽車低,所以機車竊盜險的續保相對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