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-
-
工商時報 唐煒哲
-
網路有人在社團討論:「投資歸投資,保險歸保險。」甚至還有人說:「投資型保險就是垃圾!」這樣的謾罵聲在社交平台上此起彼落。開設NLP保險會員班的徐承庚老師表示,如果不了解投資型保險,就以偏概全地批評,恐怕有失公允。
徐承庚指出,假設今天40歲,一家之主的A先生每年有一筆30萬,想要規劃壽險1000萬,來預防工作期間若有什麼萬一,可以有1000萬的身故保險金確保孩子有錢生活、教育長大成人的20年。於是,他聽信網路上說的投資歸投資,保險歸保險,投入A人壽的定期壽險,保費一年繳36,600元,剩下的263,400元拿去做純投資。另外一位也是40歲的一家之主B先生跟A先生的條件都一樣,他選擇了將每年30萬放在A人壽的變額萬能壽險(投資型保險甲型),前面5年會扣前置費用年化保費的150%,每年也要扣保險成本,乍聽之下是不是好像扣蠻多的?
徐承庚建議,如果兩方選擇的投資標的都一樣,以每年投資報酬率6%來計算,我們得出這樣的結果:A先生在這20年一樣享有1000萬的壽險保障,同時定期定額純投資的部分,獲得9,689,325元。B先生一樣在這20年享有1000萬的壽險保障,而投資型保險的投資帳戶獲得了10,051,768元,比純投資的A先生足足多了362,443元!即便是以10年來比對,A先生的純投資為3,471,821元,B先生的帳戶價值則為3,502,792元,比純投資的A先生多了30,971元。從這裡可以發現投資型保險懂得運用,反而可以讓保險成本越來越少,可以投資的錢越來越多,那麼複利增值帶來的獲利就會越來越多。
徐承庚總結得出4個結論:
1.投資型保險的前置費用和保險成本看似很貴,其實比定期壽險還便宜。
2.在投資報酬率一樣的條件下,保險成本更便宜,可以投資的錢相對會更多,投資的帳戶價值勢必會增值更多。
3.甲型的保險成本計算方式:(帳戶價值減保額)×淨危險保額。換言之,當你的投資績效越好,你有機會獲得更便宜的保險成本,可以投入更多的投資效益。
4.投資型保險會被人詬病,主因來自客戶的投資能力,而不是商品本身的問題,如果投資能力有問題,即便放在純投資,一樣會產生鉅額的虧損。
徐承庚老師指出,過去有很多客戶和保險業務在投資型保險的投資操作不當,導致虧損,進而推罪賴給投資型保險不好!這一種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,然而,投資型保險真的很不好嗎?時至今日,投資型保險也有ETF投資標的可以選了,其實最終還是取決於客戶的投資能力,而非商品的問題。